查看原文
其他

一文了解中国石化的那些“氢”事儿

要闻部 中国石化报 2022-06-14

,这个自然界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,却最不容小看。如今,它成了能源产业格局中,举重若“”的一环。

在中国石化“一基两翼三新”产业格局中,氢能全产业链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业务,中国石化锚定建设“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”的目标,正加快推动氢源由灰氢向蓝氢、绿氢转变。

今天,我们来好好捋一捋,中国石化的那些“氢”事儿!


▲河滘油氢合建站员工引导车辆进站加氢



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发展

“氢能”这个词,越来越高频地出现在中国石化的规划中。

1月8日中国石化与4家新能源企业召开发展对话会时,中国石化董事长、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,中国石化正推动氢源由灰氢向蓝氢、绿氢转变,真正实现碳减排,打造绿色洁净、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

这些年来,中国石化在氢能产业链中,从加强产学研、加大科研攻关、布局新产业、投入实际生产以及拓展销售终端等方面入手,不断探索,不断布局。


中国石化为什么要入局氢能产业?

近年来,氢能源频频受到各类政策青睐,简而言之,是因为以下几点↓

氢能是实现碳减排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;

目前来说,化石能源制氢是最经济的方法;

氢能源应用前景不仅限于燃料电池,风电+氢能、光伏+氢能等花样CP在未来极具潜力;

中国石化年产氢气超300万吨,作为国内最大氢气生产企业,有技术、有经验,入局氢能产业,正当其时!

不过,氢能源却很……贵

目前,氢能源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,“从零开始”的投资、应用成本较高,能源转型任重道远,实现盈利需要大量人力、财力、物力投入。

氢能源前期发展不管是靠规模还是靠产能,最终仍是在成本控制和自主创新上取胜。氢能源成本降到商业化水平,才能真正助力氢能源走进千家万户。

这也正是,中国石化的氢能布局工作中的现在式以及未来式。



中国石化+氢能,未来可期

为了加快能源调整步伐,中国石化已经未雨绸缪,为未来进行积极准备。

  • 科技先行,推进全品类氢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

中国石化设立了“十条龙”科技攻关项目,由大连院牵头攻关,加速推进氢气制取(化学环制氢、生物质制氢)、提纯(S-PSA)、利用(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)、氢气品质检测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研究,进而形成全品类氢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,解决全产业链流程较长、上中下游发展不均衡、部分关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、氢源成本高等难题。

此前,大连院开发的氢气提纯技术,实现氢气纯度达到99.999%,并建成示范装置,在高桥石化一次开车成功。

  • 产业结合,提高产能降低成本

中国石化在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得到经验,乙烷裂解、丙烷脱氢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。可以结合现有的油气田副产乙烷、丙烷资源进行裂解、脱氢,既能提高裂解装置的乙烯、丙烯产量,又能副产大量氢气,进一步降低氢气成本。

  • 扩展终端,积极建设加氢站

针对氢能大规模、商业化应用中存在的加氢难、氢站建设运营成本高等问题,中国石化利用加油站销售终端,积极布局建设油氢合建站。目前,在广东建成4座加氢站,在上海建成2座加氢站,在广西、浙江等地也有建设。未来5年,还将在广州建设20座加氢站,在其他省市同步加大建设力度。



中国氢能联盟2020年7月发布的《氢能平价之路》预计到2030年,氢能源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明显提升,使其可以与其他低碳替代品竞争。

在多个国家推进碳减排、碳中和背景下,这或许是能源企业的现实选择。

中国石化多年来在氢能产业方面下的功夫足以说明:

“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”未来可期,背后是国内最大氢气生产商的底蕴支撑;

发展氢能全产业链业务谋定而动,顺应和拥抱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。

扩展阅读

▲更丰富的资讯
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   跳转至《中国石化报》


▲点击图片,查看原文链接


找!

未来已来!科幻电影场景,竟已成现实

摄·记 | 中国石化新闻图片网年度大赏


文字来源 中国石化报

图片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图片网

制图 剪万鹏

编辑  谭伟春 王典

王来 黄嘉莉 张辉 孙宝翔 赵书萱 陆佳宏 王佳麟 王璐瑶

均对本文文字有所贡献

阅读全文查看找寻人物,我们需要你的“已阅”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